電子王國 日薄西山
05.12.12 - 06:00 am
日本電子業的主管立即將虧損歸咎於強勢日圓,但這只是一項自欺的藉口。匯率有升有貶,但何以索尼的電視機業務已連續虧損八年?為何索尼不能再提供給消費者諸如電晶體收音機、隨身聽、光碟及VCR?
日 本電子業衰落的根本原因之一,是產品策略不良。美國哈佛大學管理大師麥克.波特曾對日本電子業提出兩項建議。第一,由於日本已是經濟成熟國家,競爭力的源 頭已經改變。以往日本擁有充足的技術勞工,及低廉的資金與售價,是競爭力的關鍵;未來產品及製程的創新則成為關鍵。第二,業者在擬定經營策略時,並不僅限 於提供什麼產品,還要考慮到不再提供那些產品。
可惜,日本置若罔聞,只圖與三星等後進廠商在低廉資金及製造能力上一較長短,而非產品創 新。而當企業或產品失敗時,日本的標準作法就是「合併」,相信把三個輸家合併後,就能成為一個贏家,因為經濟規模擴大了。日本最大的記憶晶片製造廠爾必達 在3月聲請破產保護之前,便是這種錯誤觀念的縮影。
目前日本整個電子業產出之中,有77%是為其他廠商生產的零組件。觀察蘋果及三星智慧型手機的成本細目,便能發現零件生產商能拿到的錢只占很低的比例,而大錢則流向產品創新的廠商。日本電子業應該與蘋果、英特爾及微軟一爭長短,卻結果卻淪落到只跟三星捉對廝殺。
諾 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兼心理學家丹尼爾.卡里曼指出,日本業者對一些不良的計畫繼續砸錢,使新的計畫得不到足夠的資金,是因為企業往往像是賭局中的輸家,不把 錢贏回來絕不離桌。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裡,日本首要電子製造業者的排名中完全沒有新公司。當一項新科技興起時,每家公司便設立一個新部門。企業就在過去 與未來之間成為夾心餅,延宕了「創造性毀滅」的時機。
在變化迅速的數位電子產業中,已難看到日本廠商的身影。看看日本年輕人如何在蘋果店門口大排長龍,索尼卻門可羅雀,已說明一切。
© eyp.worldjournal.com 2012 卋界日報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